2022-11-04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發掘好、利用好豐富文物和文化資源,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
自啟動建設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均建立起建設工作領導機制,出臺建設方案,制定建設保護規劃,建立項目庫,高質量開展項目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五大國家文化公園正從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當前,國家文化公園各牽頭單位已相繼制定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保護規劃。國家文化公園沿線數十個?。▍^、市)均成立了省級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編制了分省份規劃,各地區各方面工作正在扎實推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各地在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將保護放在第一位,科學劃定管控保護區,尊重歷史、修舊如舊,在保護傳統文化生態的基礎上,使文物古跡、歷史遺存、革命遺址鮮活起來,建設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長廊。
報告的戰略部署令文化和旅游業界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下國家文化公園現階段的發展建設情況。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華文明史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與地位。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有利于探索新時代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路。
圖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官網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整合長城沿線15個省區市文物和文化資源,按照“核心點段支撐、線性廊道牽引、區域連片整合、形象整體展示”的原則構建總體空間格局,著力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打造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長城資源重要省份,境內保存著從春秋戰國、秦漢至明代豐富的長城遺跡,根據長城資源調查,陜西省內長城遺存總長度約1838千米,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延安市、銅川市、渭南市、韓城市等地區。它不僅見證了陜西北部地區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文明長期對峙、民族交流融合的歷史,也是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寶貴資源。
當前,長城沿線各地正積極實施保護傳承、文化研究挖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數字再現等工程,以實際行動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比如河北省山海關和金山嶺等處長城保護工程、北京市延慶區等地長城博物館改造和建設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業界應堅持深入挖掘長城文化的精神內涵,彰顯長城所代表的中華民族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以及追求和諧發展的精神。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大運河是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活態遺產,是中華民族繁榮興盛的歷史見證,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質載體。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有利于推動大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整合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文物和文化資源,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珠串線、線帶面”的思路優化總體功能布局,深入闡釋大運河文化價值,大力弘揚大運河時代精神,加強主題展示功能,促進文旅融合帶動,提升傳統利用水平,推進實施重點工程,著力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大運河文化主題博物館是大運河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也成為大運河文化與大運河相關史料的收藏中心、研究中心,逐漸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志性項目。通過解讀大運河文化,挖掘、利用大運河文物和文化資源,推動大運河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有利于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整合長征沿線15個省區市文物和文化資源,根據紅軍長征歷程和行軍線路構建總體空間框架,加強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四類主體功能區建設,實施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教育培訓工程,推進標志性項目建設,著力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呈現長征文化,弘揚長征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精神家園。
目前,長征沿線存留了數量龐大、類型豐富的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它們見證長征歷史、展現長征文化、承載長征精神,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鮮活載體。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有利于推動地區間的文化聯結與民族情感記憶的升華,對區域經濟協調與高質量發展、提高文化形象與國民認同感、促進國際友好交流也具有強大的推動力。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涉及黃河沿線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山東東營是黃河入??诔鞘?,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承擔著重要使命。下一步,該地將充分挖掘入??谔厣Y源,推進鐵門關遺址、海北遺址等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和活化傳承,謀劃黃河文化園、楊廟·黃河里度假區、黃河人家風景區等項目,講好新時代黃河入海故事,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貢獻東營力量。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頒布,明確要求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統籌利用文化遺產地以及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教育基地、水工程等資源,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系統展示黃河文化。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與黃河一起并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有利于充分激活長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系統闡發長江文化的精神內涵。
從青藏高原的涓涓雪水,穿過靈秀的巴山蜀地,流經溫潤的江南水鄉,匯入浩瀚的東海,全長6397千米,匯集數以千計的大小支流,編織起豐富燦爛的文化之網,綿延不絕地為中華文明輸送營養。長江是中華文明的中軸。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范圍綜合考慮長江干流區域和長江經濟帶區域,涉及13個省區市。2022年1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充分激活長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系統闡發長江文化的精神內涵,深入挖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豐富完善國家文化公園體系,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標志,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標識的傳播度和影響力,向世界呈現絢爛多彩的中華文明,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每一個國家文化公園都具有跨區域、跨省市、長線性的特點。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比基于自然生態保護的國家公園更為復雜。在文化傳承、生態保護、鄉村振興、遺產保護、環境治理、社區參與等方面均面臨諸多的因素和復雜的問題 。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面臨相關法律法規的空白問題、多規合一的協調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體制機制的運行問題、資源利益的分配問題等。因此,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既要依托于圍繞文化遺產集群的單體重大項目建設,又要注重解決沿線公共空間的不連續性、遺產展示方式單一、社區參與與機制創新等問題。
要在保護傳承工程、研究發掘工程、環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數字再現工程等諸多領域明確行為主體和 實施路徑,并針對現有問題提出填補機制協調與法規 制度空白點的建議。周邊城市,要學會賦能與被賦能。
為此,睿途建立了專業的國家文化公園研究部門, 致力于解決文化引導下的區域創新發展。愿與各大國家文化公園沿線城市攜手締造新時期文化新輝煌。
合作熱線:021-60317686
微信:retourism2017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