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世人謂我戀長安,其實只戀長安某” 現代詩人高松這樣寫道。一個地方對人們產生吸引,往往是一種生活,一種文化觸動了共同的審美與價值。
近些年來,我們常常談起“地方營造”,在方興未艾的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大潮中,強化所屬區域在地理、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統一性表達成為了超脫傳統競爭,凸顯特色的優選路徑。而文化嵌入,正是地方營造的靈魂所在。
今年,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區以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契機,將湖甸龍舟基地納入國創重點項目之一,提出了提升改造的需求。這讓睿途團隊與常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下一段延續千年的神秘文化產生了交集,也為睿途團隊用文化嵌入的方式進行地方營造與旅游景區提升提供了契機。
一、解讀湖甸龍舟文化,謀劃嵌入場景
湖甸龍舟基地位于虞山南麓、尚湖之東的常熟湖甸,擁有千年歷史的龍舟文化,自宋代就有記載,因而有著江南水鄉農耕文化“活化石”的美譽。
在研究過程中,團隊發現湖甸龍舟與通常大眾所熟知的傳統端午賽龍舟不同。首先,湖甸龍舟是以祭祀為目的而產生的一種傳統習俗,它不是以“競渡”的形式出現,而是為祭祀水神李王(即宋代李祿),舉行的溫和的水上巡神儀式。其次,湖甸龍舟文化是傳統農耕文化的一種表達,雖然以水上龍舟的方式呈現,但其根源在于“田”中。最后,湖甸龍舟在船只的樣式、所需器物的種類和數量上均不同于其他,有老爺船、劃船、鐺船等多種類型的船只組合。
在對湖甸龍舟基地的提升設計方案中,這些文化特點被充分的運用到了文化場景的構建中。組合成了一套“博物館展陳+農田景觀展示+水上活態展現”的文化嵌入方案。
二、龍舟博物館,由“差異”說開去
在博物館的設計上,著重強調湖甸龍舟與其他龍舟形式的差異,將博物館的三個單體建筑劃分為門廳區、展廳區、景觀區、視聽區、購物區、互動區六個功能區,分別以歷史傳承、地方習俗、龍舟工藝三個大主題進行展示內容的分割處理,并在三個空間內形成起源總述、李王傳說、巡游盛況、非遺傳承、競渡妙影、習俗禮記、工藝傳承和美好留念8個展廳來進行展示。
睿途設計:龍舟博物館展館平面圖
睿途設計:龍舟博物館功能分區圖
針對各展廳的表達內容設計不同的展陳方式,以圖文以及多媒體設備對李王的歷史傳說以及其與湖甸龍舟的因緣進行介紹;通過互動投影、工藝體驗、墻面展窗、場景再現展示龍舟的制作以及龍舟會的盛況,還特別的設計了一面龍鼓供游客互動。
睿途設計:習俗禮記展廳效果圖
習俗禮記展廳實景圖
睿途設計:李王傳說展廳效果圖
李王傳說實景圖
睿途設計:競渡妙影效果圖
競渡妙影實景圖
三、常熟田,藝術與傳統農耕文化的碰撞
龍舟基地周圍,睿途團隊利用基礎農田全新打造了大地景觀——“常熟田”,目前已經初現雛形。在霞光波影,水天一色的美景中,大型“藝術稻”作品露出美麗容顏。
睿途設計:常熟田大地藝術設計平面效果圖
常熟田大地藝術實景圖
睿途團隊根據稻田場地條件,設計了兩大主題區域。分別打造了方便游客打卡、拍照、互動娛樂的藝術田園區和呈現傳統農耕文化的稻田風光區。在藝術田園區中不僅植入具有現代藝術氣息的景觀裝置,還設計了親子互動平臺、網紅休憩亭等體驗節點;在稻田風光區中,主要強調稻田的原鄉風貌呈現,并將龍舟文化和湖甸風土文化融入大地景觀設計中。
睿途設計:常熟田總平面圖
睿途設計:常熟田大地藝術圖案設計思路
常熟田大地藝術實景圖
睿途設計:瞭望塔效果圖
瞭望塔實景圖
睿途設計:常熟田藝術裝置效果圖
四、水上巡游,讓文化活著被看到
睿途設計團隊根據湖甸龍舟的時間特點,對基地未來的節事活動提出了建議。建議恢復開春““劃青苗”和稻熟“秋報””兩個時間節點的巡游活動,設計聯動博物館、稻田、湖區的巡游線路。讓文化嵌入動靜結合,構筑完整的地域文化生命體。
一城山水哺育了數千年的龍舟文化,也滋養了常熟的城市精神和龍舟情懷。睿途團隊希望通過文化嵌入地方營造的設計方式,讓游客在欣賞湖甸風光的同時,更能夠品讀出地方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現代人文結合的魅力。
文 | 睿途
圖 | 睿途/網絡
圖文編輯 | 夏小吖